微信即时交流
编写村志村史刻不容缓
原载:崆峒泾河民俗文化研究会
发表时间:2023-08-07
据权威统计,在过去的10年中,中国共减少了约90万个自然村,平均每天有近80个村庄消失。”“家乡就这样消失了,什么都没有留下。”失去了东西,才会感觉到要珍惜。“城市扩展带来的村庄拆迁,更是让不少村民迫切需要一本村史来记录曾经生长的地方。有地方志的乡村,可以让农民更好的了解家乡的一草一木,了解家乡的前世今生,也会更加的热爱故乡,热爱传统乡村文化。
中国乡村携带着中华文明的基因,有文化、有历史、有家族、有独特的生活方式,离开乡村无法解读中华文明。中国乡村的价值不仅属于中国,而且属于整个人类,那是我们生活的净土,我们灵魂最后的栖息地,我们共同的家园。乡村人文是无比丰厚的、活态化的遗产和财富,在世界上独一无二。
从工业文明角度看,这可能是一种愚昧的生活方式;但从生态文明、精神文明和现代旅游角度讲,却是最原始、最原真、最原生的资源,是安详稳定、恬淡自足的象征。乡村风景宜人,空气清新,适合人群居住。乡民从事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耕作,民风淳朴,形神有序,节奏舒缓。乡村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,有久违的乡音、乡土、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、恒久的价值和传统。
乡村生活的这种闲适性,正是当下休闲旅游市场所追求的,具有无穷的吸引力,已经成为中国未来最稀缺的旅游资源三十年之后,乡村将是未来中国人的奢侈品,中国乡村正如今天的城市让人们向往!
农村充满着无限的生机!好不容易从农村走出来,现在竟有种强烈的冲动回农村去!乡村是故土难离,乡村有着最美好的记忆。
告别车水马龙的拥挤,告别难以企及的房价,告别真伪难辨的食品和雾霾常在的空气,回到小山村,承包一大片地,当一个现代化农民。吃自己生产的天然食材,又能锻炼身体,其乐无穷!
闲暇时,坐在农田里,看着金黄色的水稻,呼吸着田里面的空气,感觉心情都很舒畅。现在的城市人,只有放假的时候才能出来玩一次,生活在农村,每天都在放假,多好!
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,种田,栽菜,养鸡,养鸭,自给自足的生活,大概就是这样。上有天堂,下有崆峒;出了崆峒,美在平凉。平凉的美,美在绿水青山与诗意田园的交相辉映,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以吾民讲吾村、乡音叙乡村,汇集的是乡民口中的“原汁原味”,记录的是乡村变迁的“历史风云”,见证的是时代发展的“文明轨迹”
在发展过程中,村民们表现出怀念过去的情怀,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文化认同。”有些东西需要传承下来,写村史是最好的记载办法。“村史贴近村民,记录了本村的历史风貌,反映村子的发展变迁,而且能为村民们留下一份鉴古知今的文化遗产。”
修村史,小村或能再长200岁。这就是历史的浴火再生作用。
为什么要修村史?
直接的原因是村不存在了,过往的村民不存在了,多数村民的故事不存在了,村民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不存在了,我们要保护场所的记忆。村是农耕时代留下来的最小基层组织,初是宗族式自然村,后成为更大的行政村。它是千百年来的记忆场所。人是活体,用过某物或长期在某空间生活,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与情感,这就是乡愁或桑梓之情。
当代中国的村落面临千年之变,在现代化建设中,每天都有无数村落在消失,旧村被改造成为新村,成为城市社区。2015年的股份制改革,则使浙江村民成为新时代有股权的现代社员。对这些村来说,现存的老人可能是最后一代农民,打捞他们的历史记忆,成为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。传统的村落要消失,一代代的村民要走,这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。
关于编修村志的意义,我个人总结有五点:
一、记载地域文化;
二、记载乡村历史;
三、留住乡情、记住乡愁;
四、抢救乡村历史文化;
五、促进农村文化建设。
千百年来,文化要发展,就需要一群不被世俗大潮裹挟的文化人,他们接续努力,用自己青春年华,完成着坚守梦想的接力,回应着时代的呼吸与脉动。
行而不辍的日常中,一种叫作文化的部分,得以传承,告诉我们,不忘本来,面向未来。
村史与村志,刻不容缓,亟待编写和传承,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把宣传工作做到位。